top of page
B-210103-900.jpg
芭比俏麗麻袋水果網連身裙1200-3.jpg

台灣燒不盡的垃圾困境

 

近年來,台灣許多地方出現人造風景線:「垃圾山」,它們屹立不搖,不見消失,近期更不斷傳出垃圾悶燒引發大火,突顯出台灣的垃圾問題,終於來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大爆量期

 

NT$ 50 (30% OFF)

​尺寸與試穿報告

F

-

+

1

ADD TO BAG

CHECK OUT

商品說明

發問紀錄(0)

​退換貨服務

注意事項

台灣垃圾處理以焚化為主,僅少部分採掩埋法,未來其他縣市焚化廠陸續整修,堆積問題將雪上加霜。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(以下簡稱督察總隊)簡任技正蔡蓬培表示,2020年全台垃圾暫置量約60萬噸,2021年起,全台半數焚化廠陸續進入整備期導致垃圾處理量下降,堆置總量將上看100萬噸。

 

垃圾為何燒不完?

 

  1. 垃圾熱值高、設備老舊,焚化量能越來越少:事實上,每座焚化廠可處理垃圾量多寡受限於垃圾焚化時產生的熱值。根據環保署資料,過去家戶垃圾以廚餘和紙類占大宗,這兩類垃圾的熱值偏低,因此早期焚化廠的設計熱值也偏低。但隨著垃圾成分改變,近年送進焚化廠處理的塑膠垃圾比例增加,從十年前的15%,至2019年增長至18%,幾乎是目前焚化爐設定熱值近兩倍,而當垃圾熱值升高,焚化廠可處理垃圾量跟著減少。

  2. 事業廢棄物及廚餘,排擠焚化處理空間:來自公司行號或工廠的一般事業廢棄物與家戶垃圾不同,絕大部分並不適合以焚化處理。舉例來說,常見一般事業廢棄物如塑膠工廠的下腳料、營建廢棄物或汽車粉碎殘餘物等,因為含氯和溴等物質,焚化時容易腐蝕爐體,導致焚化爐破管停爐、壽命縮減。然而,焚化事業廢棄物的價格比家戶垃圾高,許多焚化廠為了營運考量,無法放棄這筆垃圾財。

  3. 地方本位主義,跨區合作難:2015年雲林縣及南投縣就曾爆出垃圾危機,當時雲林縣長李進勇向中央求援,希望環保署協調尚有餘裕量的台北市焚化廠代燒雲林縣的垃圾。事件曝光後,在台北市議會引起軒然大波。最後台北市議會決議,代燒外縣市垃圾量不得超過北市垃圾量的3%。

 

垃圾清運無退路,全國掩埋場容量僅剩10%

 

由於區域合作失靈,沒有營運中焚化廠的縣市,包括雲林縣、南投縣、花蓮縣及台東縣等縣市部分垃圾無法外運,只能回到轄內的掩埋場掩埋。雲林縣每日300噸垃圾中就有80噸左右送進掩埋場,花蓮縣及台東縣部分鄉鎮垃圾也是就近掩埋。即便是有焚化爐的縣市,也需要掩埋場存放不可燃垃圾以及焚化爐的飛灰。

 

截至2020年6月30日,全國共有106座營運中掩埋場,其中31座掩埋場已經飽和,並集中在沒有營運中焚化廠的雲林縣、南投縣、台東縣等縣市。目前全國掩埋場剩餘可掩埋容積不到總掩埋容量的10%,加上新掩埋場闢建不易,不論是未經焚化處理垃圾或飛灰,要找到掩埋空間都日益困難。為了騰出更多掩埋空間,環保署補助各縣市進行掩埋場活化,挖掩埋場舊垃圾焚化。但焚燒舊垃圾的同時,也讓已經飽和的焚化廠處理量更加吃緊。(摘自P#新聞實驗室x 我們的島:垃圾滿島,台灣燒不盡的廢棄物困境

B-210103-900.jpg
B-210103-900-2.jpg
B-210103-900-3.jpg
B-210103-900-4.jpg
B-210103-900-5.jpg
B-210103-900-6.jpg
B-210103-1200-2.jpg
B-210103-1200-3.jpg
B-210103-1200-4.jpg
B-210103-1200-5.jpg
B-210103-1200-6.jpg
bottom of page